掃地機器人在我身邊的朋友差不多是人手一台,特別是有養貓星人或是汪星人的話更是需要,不過掃地機器人的品牌跟型號非常的多,從幾千塊到幾萬塊都有,今天阿湯就再來推薦一款掃拖一體機器人「ECOVACS DEEBOT OZMO 920」,除了目前常見的從 APP 控制並建立虛擬地圖外,其中阿湯覺得有三個特色非常厲害,其一是可以「分樓層」建立地圖,其二則是可以透過 APP 控制水箱出水量更加精準,其三,當你建立好地圖後,即便掃地機器移動到某個位置清掃,也能立即定位出位置,不需要重新建立地圖,往下就來看更多厲害之處。
科沃斯 ECOVACS DEEBOT OZMO 920 掃地機器人開箱分享:
科沃斯這個品牌研發機器人相關的產品(像是掃地機、擦窗機等)已經超過十年有餘,其實技術力是相當紮實的,而阿湯自己本身對於家電類產品的興緻其實是遠大於一般 3C 類產品(手機、筆電等),其中我很喜歡玩的一款家電類產品就是「掃地機器人」,以我的需求來說,現在我挑選掃地機器人的基本標準至少有三個:
- 可以掃地(廢話)
- 可以拖地
- 有 APP 操控
但以上三點現在其實很多機型都已經有了,所以我挑選掃地機器人的進階標準則是:
- 低噪音
- 效率好
- APP 設置禁區
而 DEEBOT OZMO 920 滿足了我以上的六個需求,還給了我更多功能,往下我就來慢慢慢慢慢慢的和大家分享吧。
DEEBOT OZMO 920 除了掃地機器人主體外,所有的配件包括有充電座、可重複水洗拖布 * 1、拋棄式拖布 * 5、雙邊刷 * 二組、底部主刷上蓋備用組、濾網備用組、電源線以及使用手冊。
邊刷二邊都有,可以增加清掃範圍,相對來說,清掃效率也會更好,安裝一組後也還有一組備用著,按照經驗,我自己差不多一年才換邊刷一次,標配有二組等於我二年後才要再添購了,不過你還是要看你的使用狀況,依據地板材質不同,邊刷的耗損時間也會有所不同。
這台 DEEBOT OZMO 920 的外型設計我覺得還蠻美的,上方按鈕也僅一個啟動鍵非常的簡潔。
中間這一顆是 LDS 撞板感應傳感器以及 LDS 雷射測距傳感器,簡單的說,虛擬地圖都是靠這裡來製作的。
機身高度只有 9.3 公分,像阿湯家中的床架,能進入的高度僅 10 公分,如果掃地機超過 10 公分以上都是 NG,其實現在很多沙發底部也都是預留 10 公分,所以挑選時機身高度要特別注意。
前方具備有 11 組前視緩衝傳感器、2 組撞板感應傳感應器,就我的觀察,這個前置的緩衝偵測,平常如果是一般牆面、桌子等平面處都不會碰撞到,會去碰撞感應的主要是椅腳、桌腳等,所以在清掃過程中,它都可以非常精準的進行清掃邊緣,你幾乎不太會聽到碰撞聲。
上蓋打開後包括有集塵盒、電源開關、Wi-Fi 設定重置鍵以及集塵盒清潔刷。
集塵盒是設計為提把抽取,讓你方便拿取。
按一下就可以打開集塵盒的蓋子倒出垃圾,完全不會沾到手。
而且集塵盒的吸入口有蓋子,不會因為你拿起來的角度不對就又灰塵掉滿地,這是非常棒的一項設計。
濾網有三層,可以避免在清掃時的二次汙染。
水箱為後置設計(正常都是後置啦),而且只要單手就可以取出,且 ECOVACS 的產品設計有個特色是吸口會在較前方的位置,有預留多一些空間給水箱,相對水箱容量也能夠較充足。。
水箱容量高達 240ml,非常的大,有些掃拖一體式的機器人水箱都很小,像阿湯家裡室內空間才不到 20 坪,那種小水箱的如果選擇出水量大時,拖一次還不夠用,家裡如果是 30~40 坪或更大的話,不知道要加幾次水才夠用啊。
底部包括有雙邊刷、主刷以及 6 組防跌落的感器分別分佈在前中後各二組,確保絕對不會摔下樓,其實我們提到的感應器還只是冰山一角,DEEBOT OZMO 920 其實光是感應器就內建有 38 組,都是讓清掃更加精準有效率的背後大功臣。
拖布裝上去後是像這樣,覆蓋的面積很大,而且這樣的設計是有用意的,等等和大家分享。
安裝拖布的方式我覺得很方便,只要套上去後黏上就好。
除了上述的可重覆水洗使用的拖布外,也有提供可拋棄式的拖布,標配一共有五片,如果覺得比較方便日後可以再添購。
面積完全按照原拖布製作,且是有一定厚度的,不是薄薄一層,超重成本的啊。
然後先講一下濕拖的部份,有個很不錯的設計,就是在拖地的時候,拖布只有一半會是濕的,後半段會是乾的,保持著濕拖乾擦的方式,因此拖過的地板只會看到一點點濕濕的痕跡,而且很快就乾了,我反覆的測試好幾次,也試了不同的出水量,都是一樣的,這個設計我覺得很可以。
先前分享掃地機時,沒想到有不少人都問起了充電座的高度,這次我有特別的測量一下,充電座高度約 9 公分左右,幾乎是和 DEEBOT OZMO 920 等高,因此只要掃地機能鑽進去的地方,你都能放置充電座,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好,因為有很多掃地機的充電座都是比主體高上不少,侷限了可以放置的空間。
後方有捲線收納設計,多出來的電源線可以收納在後方。
阿湯就給他上線開始進行實測啦。
首先,底部的輪子可以跨越 2 公分的障礙,像是這種不到一公分高的地墊,輕鬆的就可以跨越進行清掃,而且我試了幾次,也不太會把地墊撞走。
往下看更多功能之前,掃地機十大哉問中,第一名大概就是掃地機聲音會很大嗎?所以我們先來進行測試,首先,未使用 DEEBOT OZMO 920 之前,我們家的環境音量是 43.6db。
接下來使用掃地機器的標準吸力進行清掃,靠近約 30 公分測量到為 66.4db。
(靜音模式下的話,測得 55~58db 之間)
正常站立距離測試下為 60db,正常來說,50db 以下會覺得安靜,60db 是一點點馬達運轉聲感,基本上掃地機目前能維持的最低分貝,大約也就是在 60db 左右,代表 DEEBOT OZMO 920 的噪音值已經是相當低了。
(靜音模式下測得 53~55db 左右)
APP 功能介紹:
在 APP 的首頁會顯示目前你有連線的掃地機,如果有多台的話也可以分別操作,在第一次使用時,也都有清楚的說明各種功能,往下來分享幾個主要功能給大家。
當你把水箱及拖布裝上去後,會在 APP 裡看到「拖地模式」,然後透過設定就能選擇吸力及拖地水量,不像一般掃拖合一的機器人,都是實體控制,比較麻煩。
吸力一共有三段可以調整,分別是靜音、標準跟最強,而拖地水量則有四段分別為低、中、高、超高,但即便是選擇超高水量,其實由於有濕拖乾擦設計,其實地面也不會真的有多濕。
對於透天厝來說,最方便的情況下就是一層樓放一台掃地機器人,不過買一台一萬多塊的,如果四層樓要各買一台也是不小的花費(幸好我不是透天啊),以一般有「地圖」功能的掃地機來說,每換一個環境,地圖就要重新建立一次,所以就失去了你可以使用「虛擬禁區」的功能,變成每次都要重新設定,而 DEEBOT OZMO 920 內建的這個多樓層地圖,就是可以讓你每層樓都個別建立地圖及禁區等,互不影響。
而且有一個很大的重點是,當你換樓層使用時,不一定要放置在特定的位置,只要你地圖已經建立過,你可以放置在任一個地方開始進行清掃,因為 DEEBOT OZMO 920 馬上就會完成定位,找出它目前是在這地圖上的哪一個點,然後進行清掃規劃,即便中間的家俱有移動或變動過也沒關係,經過時也會重新偵測修正地圖,而不是用「整個重製」的方式,所以既有設定過的清掃虛擬禁區,都不會因為你換樓層或環境受到影響,這點我是相當高度肯定的。
DEEBOT OZMO 920 的清掃模式,主要是透過 LDS 建立地圖後,再搭配自家的 SLAM 演算法進行路徑規劃,可以更有效率的進行清掃,大致上是會分區的畫出空間邊緣後,以弓字方式進行清潔並記憶移動軌跡。
清掃時你會看到它一區一區的進行,完成清掃後就會自動回到充電座繼續充電。
當第一次建立完地圖後,日後也可以使用「分區清掃」功能,直接勾選出你家中要清掃的區域即可。
另外也能自畫清掃區域,比如在哪裡灑了餅乾屑,只要將這區域圈起來,就可以只掃這裡,還可以選擇連掃二次。
另外在虛擬邊界的部份,可以直接設定地圖上不清掃的區域,但最值得一提的,還可以設定「不拖地」的區域,由於 DEEBOT OZMO 920 是採用電控濕拖,所以我猜是進入不拖地區域時,就會停止出水,來達到限制不拖地的區域,但這真的是阿湯第一次看到可以設定不拖地區域啊,好酷。
最後阿湯也分享一下實際清掃的狀況給大家看一下,大致上來說,只要是有達到 LDS 的牆面,都不太會用碰撞的方式偵測,會很精準的清掃過去。
椅腳、桌腳或是轉角等,比較會以碰撞的方式偵測,但由於感應器很多個,所以碰撞也都不會太大力,影片一刀未剪,阿湯有設置禁區來縮小範圍,給大家參考。
總結:
阿湯用過的掃地機品牌很多,老實說還真是第一次用 ECOVACS 的掃地機,但一用就愛上了,我先點出幾個我覺得很棒的特點:
- 可繪製多樓層地圖,相對的你也可以用來繪製不同環境地圖
- APP 控制水量,免自己沾手操作切換
- 軟體設置不掃地禁區域,還可以設定「免拖地區域」
- 任何位置開始清掃皆可立即定位,不用每次都完全重製地圖
以上四點是我覺得相較於各品牌下,算是很值得一提的功能,現在掃地機器人的硬體其實已經都快要大同小異,清潔能力也幾乎快差不多,因此 APP 功能尤其重要,軟體的運用就是掃地機器人的精髓,目前我想到或是想要的功能,在 DEEBOT OZMO 920 裡幾乎都有了,不知道還要挑剔什麼,如果真的要吹毛求疵的話,看看哪天掃地機上方的 LDS 偵測能夠不凸起來,這樣掃地機的高度就可以再低上不少,且同時擁有空間地圖繪製的功能,那應該就完美了吧。
最後小提一下,DEEBOT OZMO 920 還支援 Amazon Echo、Google Home 語音助理,可以直接聲控操作,如果是 iPhone 的朋友想玩聲控的話,其實也是可以透過建置 HomeAssistant 來連結 Siri 使用,就可以聲控了(比較要技術一點點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