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如果你喜歡台灣,回來,但是不要一直待在這裏

這句話,我想了 6 年之久。先給你們一些背景資料,我大學後來的那幾年,是個不折不扣的偽文青,就是那種明明穿著理工學院必備的藍白拖,贈品 T-Shirt ,還會專程在雨中騎 15 分鐘的野狼,到比較文明的地方自以為高尚地欣賞一杯熱騰騰拿鐵那種假掰人。跟室友的討論開口閉口也都是叔本華或尼采,根本不讀工程書籍,書架只有百年孤寂,罪與罰,或是赤地之戀,我當時最 low 的閱讀品味,只能低到村上村樹,無法再允許自己 low 下去了。

clip_image002

圖片出處:午夜巴黎
我錯了!真想回去給當時的自己重重幾拳,賞賞幾個巴掌,但是這點現在不重要。
2005 年冬天,我坐著長榮的直達班機,抵達巴黎戴高樂機場。畢竟是第一次出國,旅程中,我把我的眼睛張得諾大,希望夠多捕捉一些驚豔與成長的養分。畢竟這個城市被歷代文豪大量地讚頌過,在我的想像裡,站在這邊,看著這邊的風景,呼吸著這邊的空氣,應該就能夠讓我直接升級,最好是跳級。
海明威對巴黎的描寫是身為偽文青的我玩味最深的:「如果你夠幸運,在年輕時待過巴黎,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,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。
在旅程中,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要參透出他『幸運』與『流動的盛宴』所謂為何,到底這座城市有什麼樣的魔力,讓海明威能夠汲取到他需要的養分,成為六道仙人那類的人物。
於是我用盡所有偽文青的力氣,白天黑夜,玩遍了鐵塔,紅磨坊,蒙馬特,歌劇院,塞納河,羅浮宮... 等,但非常遺憾的,在這趟旅程中,我只有『幸運』的感覺,『流動的盛宴』不僅完全摸不著頭緒,連一丁點盛宴的感覺都沒有。
直到 2011 年,偽文青部分的我,看到了伍迪艾倫的新電影:午夜巴黎,謎題迎刃而解。

巴黎,在那時候代表什麼意義?

(這裡有點小雷,不過應該不會減少多少你看那部電影的樂趣)
電影中,身為美國人的主角,在夜晚的時候能夠穿梭時間,回到巴黎 20 年代文豪群聚的黃金時代,跟當時住在巴黎的海明威,費茲傑羅,達利,畢卡索,馬諦斯... 等藝術家認識,打混,切磋。
整篇故事環繞著主角自己對理想與生活的迷惘打轉,嚮往著一個完美的時代,但真正進到這個完美時代時,卻發現該時代的人,嚮往的卻是另一個時代... 整個故事非常緊湊,歡樂,又魔幻,絕無冷場,你一定會喜歡,超大力推薦。
想要被雷多一點的人可以參考這篇:情迷午夜巴黎
讓我恍然大悟的是,這些每個都站出來單打獨鬥都是獨孤求敗輩份的藝術家,文學家,思想家真的都在同一個時代住在同一個城市裡嗎?真的像是電影中所訴說的,這些人會在咖啡館,酒館中群聚,相互切磋,批評,影響嗎?

你的巴黎在哪?

為了查證這件事情,我特地掃過那本海明威死後才出版的回憶錄『流動的宴饗』,還真有其事,格特鲁德(Gertrude Stein),艾茲拉(Ezra Pound),詹姆斯·喬伊斯(James Joyce)... 等當代大師全都跟海明威是朋友,有所交集。
原來,這群絕頂高手,都曾經在同一個時期待過巴黎,都曾經在哪幾間他們喜歡的咖啡館中一起飲酒作樂,流連忘返,都曾經彼此縱聲討論過他們的作品與理想,都曾經相互模仿與切磋,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機緣呀?
他們因為巴黎的盛名而遠渡重洋,深信巴黎會讓他們成長,巴黎因為有他們而吸引更多天縱英才,文學家,藝術家,思想家... 等等。
原來巴黎代表的不是地名,而是一個人才的集散地?跟現在的矽谷之於創業家,芝加哥之於經濟學家,香港之於銀行家,好萊塢之於電影家,紐約之於設計師一樣,是個所有資源與人才通通都集中的地方。
這種近距離的思想與技術的交換,造就了一代大師。
沒有哪種溝通與學習比面對面聊天來得有效,身為學徒的我們,要到哪裡去呢?

如果你喜歡台灣,回來,但是不要一直待在這裏

大學時代,我那從加拿大來的 Mentor 常常念我,希望我能出國晃晃,他說:
『如果你喜歡台灣,那之後就回來,但是不要一直待在這裡』
正如同我這篇文章所說的一樣,人才是需要資源與歷練的,在同一個文化或是地理空間下的所有假設與想像,怎麼工作,怎麼找工作,怎麼吃飯,怎麼交朋友,怎麼出遊... 等等,都有可能因為換個地方而全部不一樣,對外來者來說,這是一個從零開始的機會,它給你足夠的空間,去重新檢視當初你當初在台灣的所有假設與想像。
這時候,如果你在你的巴黎,遇到你該遇到的那群大文豪朋友,一起吃飯,一起喝酒,一起創業,一起寫作,一起打屁,一起罵政治人物... 等,這種重新檢視自己 + 新文豪朋友的全面啟動,會讓你覺得你每周內學的東西勝過過去一輩子加起來的總和。
這時候,你才會了解,什麼叫做年輕時『有幸』,什麼叫做『流動的盛宴』,什麼叫做瞬間升級,甚至瞬間跳級。
『流動的盛宴』,指的是跟你領域精英不斷切磋的一次次,來來去去的小聚會,是你牛飲每天的學習,再快速內化的那種經驗,能夠如此,你果然非常『幸運』。
你的巴黎在哪?你有在年輕的時候去用力追逐過,體驗過每場盛宴嗎?你有創造出你自己的『幸運』嗎?
如果你喜歡台灣,那之後就回來,但是不要一直待在這裡
事實是,台灣在世界的各種產業中正在不斷地被邊緣化,而且短期內,沒有任何人有辦法阻擋這趨勢。因此,如果你的巴黎不在台灣,你必須要離開島國,去尋找你自己的盛宴,去尋找你自己的成長,不然你永遠也沒有辦法成為你領域中的漩渦鳴人。
等你的『年輕』結束以後,你也應該擁有一些資源與方向,回來貢獻你鍾愛的台灣。
對我來說,那個地方會是台南。

原始文章出處:http://winston-zh.attlin.com/2014/10/blog-post.html

你可能對這些內容也有興趣

作者:Winston

從小到大都在台灣成長,沒有外國學歷的本土工程師,因緣際會闖入矽谷新創公司歷練。從文化,語言,合作方式,溝通,還有辦公室戲謔的不適中找尋平衡點,反思自己30歲之前所學習與習慣的一切。歡迎你到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看更多我的內容。

更多關於的文章》

0 留言

發表留言 »

姓名(*)
信箱(*)